短剧正在摧毁三代人?比游戏更可怕的“精神鸦片”来了!
#热点大家聊#
最近,一条关于“短剧成瘾”的讨论冲上热搜。
有网友痛批:“从儿童到老人,天天幻想自己是霸总或超人,平台却疯狂推送!”评论区更是炸锅——有人呼吁严管,有人怒怼“电视剧没反派怎么演?”,争议背后,短剧究竟是真毒瘤,还是被冤枉的“背锅侠”?
现象篇:算法+爽剧=新时代“电子鸦片”?
“1元解锁全集,48小时沉浸追更!”这类短剧的营销话术,精准戳中了人性的弱点。主角逆袭、豪门恩怨、超能力开挂……短短几分钟的“精神快感”,让人忍不住不断续费。
评论区网友直言:“平台算法太懂人性了,一旦点开就停不下来!”更有家长担忧:“孩子看完后,动不动就说自己是‘龙王归来’,现实和虚拟都分不清了!”
射手大叔:这和游戏上瘾一样,该重点打击特殊群体!
无语应含泪:全是好人打麻将?那是不是得宣传赌博?电视剧没冲突还看啥?
全是正能量,就没人看了?
支持者认为,短剧不过是娱乐消遣,成年人应有自制力。反对者却痛斥:“三四五十岁的人,真能扛住算法的诱惑?”更有人类比:“这和欧美‘政治正确’硬删反派角色一样,矫枉过正!”
但问题核心或许不在“反派”,而在于**短剧的工业化套路**——无限放大欲望、制造焦虑、刺激付费。当平台用算法将人困在“信息茧房”里,自制力再强也难逃一劫。
平台责任:减少“诱导续费”套路,设置观看时长提醒,优化推荐机制。
内容升级:少一些“无脑爽”,多一些真实共鸣,例如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等口碑短剧。
用户觉醒:认清“短剧快感”的本质——它提供情绪价值,但无法替代现实成长。
短剧无罪,但放任算法和资本无限收割用户,才是真正的危机。点个关注,你怎么看?#短剧上瘾#是时代的病,还是人的锅?
- 你认为该限制短剧吗?
- 你为短剧花过多少钱?
- 点击头像关注,加入深度讨论!
